【喜迎十八大】《华西都市报》专题报道我校图书馆发展变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0-11浏览次数:1214

  《华西都市报》10月10日在第8版“科学发展 巴蜀大地新跨越——迎接十八大系列报道”栏目中,登载了“西华大学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阳宪章:十年 我们的藏书多了近40倍”一文,专题报道我校图书馆老师阳宪章及我校图书馆的发展变化。全文如下:

  2002年,高校扩招后,西华图书馆的藏书增长至66万册。
  2012年,图书馆已有223.5万册书籍,学生还可在寝室阅读数字图书馆里的数十亿册刊物。
  近10年来,图书管理员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守书者”,而是要为每个学科服务的“情报员”。

  人物印象:老图书管理员阳宪章
  阳宪章,58岁,戴眼镜,典型“工科男”一枚。话不多,一说让你惊一跳:他记得30年前某事件发生的日期、记得围绕该事件工作的人物数量具体到个位数。他让你怀疑,他的脑袋里是不是有一个像《黑客帝国》里翻滚着各种数字的屏幕。
  30年前,阳宪章学的是水泵技术、水利机械,现在他在教授信息技术的同时,也担任西华大学的图书管理工作。每天上班他都穿着西装,到新图书馆的6个楼层走走看看,他是西华大学图书馆里年龄最大的工作人员。

  十年•探访
  
9月19日,西华大学的新生军训完毕,一窝蜂涌进图书馆借书。图书馆已经不像当年,需要6个老师在门口把关“检查”借书证等,现在只需把二代身份证在识别机前一刷,同学们即可进馆。
  阳宪章站在借还书机前,指导新生如何借还书。他把10本书一起堆放在机器上,屏幕一次性显示出10本书的书名。学生刘静惊叹:“这也太神奇了吧!”阳老师说:“这是因为每本书的书脊里都安装了防人为损坏的芯片,你还看不见它们。”

  老管理员
  同事少了“书籍伙伴”却多了
  阳宪章是西华大学图书馆里年龄最大的工作人员,站在去年刚建成的27000平方米的六层新馆里,他回想起1981年的6月,自己提着公文包前往当时的红砖楼图书室报到的样子,“当时国家重申图书馆在高校办学发展中的重要性,图书馆从一个组升格到处级单位,我当上秘书,和书结缘一过就是30多年”。
  图书馆经几次扩建后,2002年,阳宪章的工作迎来新挑战:高校扩招,对书籍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前审定、请账,每周都要接一车书入库。书越来越多,他越忙却也越高兴。看到学生不仅需阅读国内书籍,还要参考外国文献,这个“老图书馆人”提议购买数据库,2005年,西华的数据库就在全省首屈一指了。
  十年后,西华大学图书馆的图书已从66万册,增长到223.5万册,达80多万个种类;数据库也从11个涨到21个;另外,网上的数字图书馆有1千多万册书、153万个种类——资源完全够4万人的阅读量。全自动化的借阅系统节约了不少人力,“我少了不少同事,却多了很多书籍伙伴”。

  新设计者
  取经高校想实现校区间借阅互通
  去年,西华大学新图书馆修葺完成。阳宪章授命布置新馆。他先后前往清华、北大、华东师大等40多所高校取经。
  哪些书放在哪层,系统服务器如何布置?好像自己买了新房子,阳宪章第一个“入住”办公室,跪在地上用皮尺丈量、用铅笔测绘每层楼的布局。一个月20多天他都在图书馆,俨然把这里当成了家。老伴儿抱怨起来:“你到底还回不回来?”
  西华大学图书馆在全省率先引进了射频识别芯片,它也是全国第16所使用该技术的高校,这让每本书都有了独特的标识。阳宪章记得:几年前,为了做一本书的“码客”(机读目录格式)至少要花两个小时,现在统一用国家图书馆的标识,和全国接轨,让查找更加便捷。
  这几天,他都在忙一件事:希望在10月15日前实现几个校区的书籍借阅互通,也就是说,即便在彭州校区也能借阅到本部的书籍,“以后学生在网上借阅了,我们安排车辆把预订的书籍给他们送过去,实现在当地的借书和还书。”

  十年•对话
  服务高校同时辐射社区

  华西都市报:当年没做本行“水利机械”而走进图书馆,后悔吗?
  阳宪章:我眼见它从好似“一个地摊”变为一个业内知名的地方,好像拉扯一个娃娃,有了情感,收益不能和搞机械比,但我不后悔。
  华西都市报:和过去比,借书的同学多吗?
  阳宪章:借的人不如当年多,但不等于大家没学习。当年,书还没有上架学生就预订完了。现在,满柜子的书供大家选,他们还可以用手机借书、阅读,就可以不用到馆内了。
  华西都市报:这十年最大的变化是?
  阳宪章:不仅是从纸质到电子化阅读的变化,还有图书馆从“需要者走进来”到我们的“服务走出去”的管理理念变化,不仅服务高校,还辐射了校外社区。

  十年•变化
  高校图书从“闭架”到“开架”

  1987年,四川高校联合成立了图工委。
  2009年,图工委召开会议,统计我省54所高校的文献购置费达到1.41亿元,其中,纸质文献达到1.01亿,是十年前的好几倍。
  2000年后,我省高校图书就陆续从纸质书籍“升级”到电子图书,图书的陈列方式也从“闭架”更新到超市般的“开架”,借书人可以更方便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
  高校图书人寄望在今后的五到十年,图书发展能紧追东部城市,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更丰富的阅读模式。(华西都市报记者 肖迪 摄影报道)

  相关链接如下:
  《华西都市报》:西华大学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阳宪章:十年 我们的藏书多了近40倍
  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21010/28941.shtml
  《四川新闻网》:十年 我们的藏书多了近40倍
  http://city.newssc.org/system/20121010/000715230.html
  《新浪》:十年 我们的藏书多了近40倍
  http://news.sina.com.cn/o/2012-10-10/063925326516.shtml
  《和讯网》:十年 我们的藏书多了近4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