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深入学院开展调研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4-08浏览次数:1157

  3月25日至4月1日,校长孙卫国带领副校长李劲松、胡丹和研究生部、科技处、人事处等部门负责人,先后走访调研了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等16个学科型学院。
      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学院对人才的扶植培养计划与举措,二是学院如何增长关键学术指标,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方面有何规划,三是对学校有何建议。
  学院党政领导、教授、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和教学科研骨干参加了座谈会,谈规划,提建议。各学院按照学校要求,实事求是地汇报了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做法、举措、规划和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学院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
  在谈到规划与举措时,有的学院“决定要创建特色优势学科,恢复农业机械专业,把农业机械作为重点工程应用于技术研发。要通过几年的努力,期望在农业机械方面有所作为,一定要有一个农业装备是西华大学做出来的。”有的学院“开展了助教制,教授指导年轻教师,进行一对一帮扶,在讲课、科研方面进行一对一指导。”
    在谈到对学校的建议时,部分学院认为:“学科平台太少,希望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学科建设、关键学术指标上升,都需要靠经费支撑,现在学院经费不太充足。”“在人才引进方面,很多引进的博士与学院目前的学科、科研研究方向不一致,到底是转方向研究,还是自己做?他们很难做出选择。”“学院在科研专题方面陷入了瓶颈,老师们用了很多力气,但效果仍不明显。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数量少,教学压力大。”“学校对学院的考核方面,关键学术指标考核,尤其是论文指标,有待修改。建议延长考核周期。”
  在听了各学院的情况介绍后,孙校长、李劲松副校长、胡丹副校长分别作了讲话,对各学院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就进一步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提升关键学术指标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希望。
  孙校长指出,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投入,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看人才培养数量,更要看人才的质量。要培养更多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需要教师有更高的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只有教师水平高,才可能把学生带到一个更高的境地。在国际上,很多大学对本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度很高,这完全归结于他们拥有一批有学术能力的教师队伍。各学院要继续重视教师人才队伍培养,确定研究方向,凝练学科发展,建设共性的学科平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希望老师们崇尚学术文化,自觉追求学术卓越,有更多的学术追求、学术理想,积极参与科研,多出成果,要齐心协力,把西华大学的学术水平整体提升上去。孙校长要求,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每一位教师,在两个月之内,要以表格的方式做好学历、学术和职称晋升规划,通过OA发到科技处等部门。
  李劲松副校长以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孟忠伟博士来校三年所取得的成绩为例,鼓励青年教师要自加压力,自觉开展学术研究,努力成为教学科研骨干,成为学术带头人。他说,一定要转变“业余科研”观念,不要以为科研是一种负担。作为高校教师,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这才能更利于人才培养,促进关键学术指标的增长。同时,各学院要仔细思考,怎么发挥青年老师的作用,怎样通过科研,培养、打造一批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也希望老师们加强交流,在此基础上把学术做得更好。
  胡丹副校长指出,学科建设需要平台,科学研究需要底蕴,需要积累。现在西华大学正处在积累期、困难期,希望大家克服困难,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争取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实验室,共建学科平台,凝聚学科方向,做好规划。希望大家一条心,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做得更好。
  对于教师们提出的很多建议,学校表示会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目前,学校仍处在困难期,随着学校的经济状况逐渐变好,学校在学科建设、科研上一定会加大投入,为老师们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调研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