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报道我校活雷锋莫晓航的先进事迹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3-07浏览次数:1310

  《华西都市报》3月7日第2版登载了“鼓动献血 他一晚敲200多间寝室”一文,报道我校活雷锋莫晓航的先进事迹,全文如下:


鼓动献血 他一晚敲200多间寝室

大学生莫晓航坚持五年无偿献血,被评为成都市优秀无偿献血志愿者

  “我一个人能献多少血呢?关键是把大家都号召起来,一个人献200毫升,汇集起来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每隔几个月,莫晓航就和志愿者队员一同去“扫楼”,从寝室一楼敲门到七楼,鼓励同学献血。
  西华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大三学生莫晓航,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献血志愿者”。为了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的公益梦想,莫晓航不仅自己献血,每隔几个月还会从宿舍楼一楼敲到七楼,鼓动大家献血。
  地震缺血他发动全年级献血
  莫晓航从小就很关注医学,希望长大能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2008年1月11日,他迎来了18岁的生日。在操场上,他许下愿望:第二天放假就到血液中心去献血,以让自己肩负起成人的第一份责任。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莫晓航还是都江堰外国语学校的一名学生,看到不少受伤者急需用血,他决定做一个“有能力帮助他人的人”,于是发动全年级同学无偿献血,仅他所在班级献出的血量就累计达到6000毫升—7000毫升,相当于两个成年人身体所拥有的血液量。
  “我一个人能献多少血呢?关键是把大家都号召起来,一个人献200毫升,汇集起来是一股很大的力量。”莫晓航说。
  寝室文化成“献血者之家”
  高中毕业,莫晓航考上了西华大学。2009年,他参加了由四川省红十字协会组织的急救培训、加入到成都市无偿献血宣传服务队。虽然一些知识平时并不常用,但至少拥有这种能力去实施帮助,不会留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遗憾。
  在校园里,莫晓航活跃在西华献血分队与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团队里,同时担任分队急救培训讲师,培训更多的志愿者。在寝室文化大赛中,他和室友布置了“血液”主题寝室,墙上贴着“献血者之家”,屋顶挂着各种宣传册。
  每隔几个月,莫晓航就和志愿者队员一同去“扫楼”,从寝室一楼敲门到七楼,鼓励同学献血,一层楼就有30多间寝室,一晚上下来手背都敲得通红,但每次招募到几十个献血者,他异常高兴。
  愿捐骨髓配对失败成为遗憾
  不到三年的时间,莫晓航去了血液中心20余次,与抽血护士混成了熟脸孔。2009-2010年度,他获得成都市优秀无偿献血志愿者称号。
  他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与同学一行捐献出血小板。他说:“血小板对于白血病这类严重的血液病患者来讲,意味着生命的维持,在没有进行骨髓移植之前,非常珍贵。”一般来说,人体正常的血小板有8万单位,必须要大于15万单位才能进行血小板捐献,晓航的血小板值达17万单位,他主动献了5次血小板,1次全血。
  去年,一位陌生人在骨髓库志愿者QQ群里找到他,希望他能够进行骨髓移植配对鉴定,挽救一位重庆白血病患者。莫晓航答应了,在华西医院完成了体检,“可惜,当时检查出我的身体状况还不算达标,病人也不能等到我调节好后再手术,成为遗憾。”
  做“先知先觉”去改变后知后觉
  莫晓航说:要做公益,光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寻找一个有力的组织。如今,他担任“四川大学生公益论坛(SCUPF)”秘书长,不仅组织献血,还开展义卖、关注灾区贫困大学生,招募到数百名四川各大高校的志愿者开展公益支教等各种活动。
  莫晓航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公益”。在他看来,在这个时代,雷锋精神可以利用公益网络、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去宣传、去落实。“你认为什么是现代雷锋精神?”莫晓航说:“很简单,就是愿意去做公益,同时愿意去影响身边的人。”现在,只要他在论坛的群里发送一条消息,来自全省各高校的志愿者就能为了献血等公益活动坐到一起,商议如何去帮助他人。
  “我最喜欢孙中山先生的那句话,‘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我希望我能成为无偿献血队伍中先知先觉的一员,去感染后知后觉、改变不知不觉。”莫晓航说。(雷雨田 华西都市报 记者 肖笛 摄影 谭曦 实习生 董睿)

莫晓航的宿舍里挂着很多鼓励献血的宣传卡片


  相关链接如下:
  《华西都市报》:鼓动献血 他一晚敲200多间寝室
  http://www.wccdaily.com.cn/epaper/hxdsb/html/2012-03/07/content_427496.htm
  《凤凰网》:鼓动献血 他一晚敲200多间寝室
  http://city.ifeng.com/cskx/20120307/225129.shtml
  《四川在线》:鼓动献血 他一晚敲200多间寝室
  http://sichuan.scol.com.cn/cddt/content/2012-03/07/content_3473067.htm?node=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