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下午,西华大学召开干部大会,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沈晓玲一行专程到校宣布省委、省政府及省委组织部关于西华大学领导干部任免的决定。根据省委决定,刘清友同志任西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朱晋蜀同志任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沈晓玲,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省委组织部干部三处副处长张从云,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干部处处长丁念友出席会议。学校副处以上干部,教代会负责人,省市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省政府参事,近三年退出校领导班子的同志,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校党委书记张小南主持会议。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沈晓玲宣读了省委《关于刘清友、孙卫国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川委[2014]282号)、省政府《关于任免杨实 杨旭等职务的通知》(川府函[2014]148号)和省委组织部《关于朱晋蜀、李劲松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川组任[2014]411号)。 宣布任免通知后,沈晓玲副部长代表省委组织部作了讲话。她首先充分肯定了孙卫国同志2009年1月从四川大学副校长交流担任西华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以来的工作,认为西华大学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办学影响日渐增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西华大学领导班子改革创新、奋力拼搏的结果,也倾注了孙卫国同志的智慧和感情,凝聚了孙卫国同志的心血和汗水。接着,她简要介绍了刘清友、朱晋蜀同志的基本情况,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全体干部要全力支持刘清友、朱晋蜀同志的工作,也希望刘清友、朱晋蜀同志迅速进入角色,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同志们一道,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团结一心,扎实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不辜负省委的信任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期望。最后,她对学校提出了四点要求和希望: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两个意见”精神,将“三严三实”作为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根本标尺,依章依规依法扎紧制度铁笼,把从严治党治吏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努力为教职员工创造宽松、和谐、幸福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充分发挥他们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三是要坚持好干部标准,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四是要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扎实推进学校改革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希望学校进一步加强谋划、奋力开拓,紧紧抓住全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契机,找准自身建设的着力点,推动学校改革发展。 朱世宏书记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学校的当前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着力完善相关议事规则、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二是要坚持内涵发展,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三是坚持德能并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四是深化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改进文风会风和作风,扎实开展“三严三实”活动,推进作风建设长效化。希望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改革认识,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动力,以创新精神推动改革发展。 会上,孙卫国同志作了题为《西华有一个梦想》的离职报告。孙卫国同志的报告简要回顾了西华人近年来的追梦历程。他说,把西华大学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就是西华大学的梦想。西华大学的梦想承载着共和国的梦想,融合于天府大地的梦想。近年来,在这条追梦的道路上,西华大学在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平台搭建、办学条件改善、和谐校园建设、教职工生活条件改善、课程体系建设、学术氛围营造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西华在国内高校中的综合影响力逐渐增强。他衷心希望:西华人在教书育人上更加尽责,在科学研究上更加拼搏;西华有更多更好的教师,教师有更强更好的学术能力;西华的干部和老师更努力地培育“热爱育人、追求卓越” 的优秀校园学术文化。最后,孙卫国同志深情地说:“路崎岖,西华偏知难而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衷心感谢在梦想之路上理解、支持、参与改革的广大老师和干部!祝西华的明天更美好!” 刘清友校长、朱晋蜀副校长分别进行了发言。他们均表示,在新的岗位上将认真履职尽责,绝不辜负省委的信任和重托,不辜负学校党委和广大教职工的厚望和期盼。 刘校长坦言:受命担任西华大学校长,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第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压力和责任。当前,高等教育正面临全面深化改革和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以压力为动力,担负起西华大学改革与发展的使命和责任。第二个强烈感受是使命和担当。校长这一角色凝聚着上级组织的信任和西华师生对未来的期盼,西华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自己必须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第三个强烈的感受是命运和归属。西华大学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奠定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作为新任校长,要更好、更快地发展学校,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担子,自己个人的命运将与西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上任之初,刘校长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尽快全面熟悉和了解当前学校的基本情况,虚心学习和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第二,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打造心气顺、作风正、干劲足的领导集体。第三,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办学。第四,坚持廉政和勤政。刘清友校长坚信,有上级领导的关怀,有学校党政班子的励精图治、团结进取,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有离退休教职员工和十九万校友的支持,一定能够实现我们共同的西华梦! 朱晋蜀副校长说,西华大学历经54年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文管经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西华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有极富特色的学科建设,有高素质和强烈进取心的教职员工。组织上安排我交流到西华大学工作,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也是我的荣幸。在省政府公布刘校长和我来西华大学任职的消息后,西华的官方微博和学生贴吧在第一时间表示了欢迎。学校的一些老领导也给我发来了欢迎的短信,让我十分感动,借此机会,向大家说一声,谢谢。我相信,一个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时代就要到来,我愿意与全校教职工一起努力工作,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大学,贡献我的一份绵薄之力。” 校党委书记张小南作总结讲话。他首先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和全体师生员工对省委、省政府、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长期以来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刘清友、朱晋蜀两位同志的任职表示热烈祝贺和欢迎,对孙卫国同志任职期间的辛勤工作和重要贡献表示感谢。张书记指出,刘清友同志是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较深学术造诣和较高声望、在行政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学者型干部;朱晋蜀同志是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二级教授,也是在计算机工程领域缔造了较为丰富学术成果、在行政管理方面积累了较为丰硕经验的专家型干部。两位同志到西华大学任职,既是工作的需要,更充分地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西华大学班子建设的重视和对西华大学的发展所寄予的厚望。近年来,西华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局面,已经成为四川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基地,但是学校当前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刘清友、朱晋蜀两位同志的到来,为西华大学领导班子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张书记代表班子表示,将认真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党委领导下积极支持校长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并按照省委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团结一致、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凝聚人心、汇聚智慧、积聚力量、真抓实干,鼓实劲、务实效,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为开创西华大学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会场
附一: 刘清友校长简介

刘清友校长
|
刘清友,男,汉族,1965年10月出生于重庆开县,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南石油大学石油机械专业毕业,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中组部“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管柱力学、油气装备与井下工具及计算机仿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1986.07 -2010.06在西南石油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兼职学生班主任、支部副书记、教研室主任、机械系副主任、机电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正处级)、研究生部主任。1994.09-1997.06在西南石油大学石油机械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1997.07-1999.09在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06-2014.08任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先后承担国家级、国际合作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先后获授权发明专利16项,申请国际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4项,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部;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被SCI、EI收录85篇;撰写专著5部。先后承担机械设计及理论、机电一体化等10余门课程教学工作,已指导本科毕业设计100余人、硕士研究生80余名、博士生60人、博士后13人。 先后担任世界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四川省石油化工装备产学研基地负责人,四川省高校钻头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机械振动学会副理事长,担任《机械》杂志副主编,《石油钻探技术》编委;国家科学技术奖、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和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评审专家;四川省人事厅专家评审委员、四川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成都市政府科学技术顾问专家。 2000年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2001年获得“四川省青年学科带头人”称号;2002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3年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高校十佳青年教师”;2004年获四川省第七届青年科技奖;2005年获国务院政府津贴;2006年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0年获“四川十大杰出创新人才奖”,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入选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四川省“院士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14年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获“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称号。
附二: 朱晋蜀副校长简介

朱晋蜀副校长 |
朱晋蜀,男,汉族,1957年9月生,籍贯山西平定。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硕士,四川省第五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属高校首批二级教授。现任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以及思维科学和计算机软件应用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目前研究方向为钱学森倡导的思维科学基础理论相似论在创造性人才培养方面的应用,提出创造原理新定义和相似教学(六)法(则);基于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背景的OtoO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1982年1月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1982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成都工业学院工作。期间,1985年9月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脱产),1988年7月北航研究生院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获工学硕士,1993年9月~12月在加拿大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省Cabot学院进修,1995年3月~4月参加四川省委第二党校青干班第一期培训,2000年3月~6月参加四川省委党校第25期地厅班培训;1992年起,历任电气系副主任、电气系主任、校长助理,1995年5月任副校长,1997年11月任常务副校长,1998年4月任代校长,1999年6月任校长,2012年3月~2014年8月为成都工业学院行政负责人。2014年8月任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主编教材5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研究科研项目多个。1997年起主持开发的田径运动会软件曾服务于全运会、大运会、四川省省运会,该软件获软件著作权登记,2013年注册“汉翔”商标。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自1999年以来,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现为教育部新建本科院校评估专家,全国高等教育自学指导委员会电工电子信息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制造与封装分会专委会副理事长,四川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高等学校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电子与计算机学科组成员,四川省高等教育名师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四川省专家评议(审)组成人员。
|
|